檜木家族生活史

以檜木為屬的植物,全球約有六∼七種,而臺灣就有兩種,分別是紅檜(Benihi)和扁柏(Hinoki),根據陳玉峰教授的調查資料顯示,紅檜最高可達60公尺,平均約30~40公尺,巨木直徑可達6公尺,長成直徑50公分約須120~130年,長出1立方公尺材積費時約90年;扁柏高度則與紅檜相當,但直幹均勻伸天,生長遠較紅檜緩慢,欲長成直徑50公分的大樹須經350~400年,長出1立方公尺木材約須320年。

紅檜與扁柏的差異表:

 

紅檜
紅檜(Benihi)

扁柏扁柏(Hinoki)

學名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um.

Chamaecyparis obtuse var. formosana(Hay.)Rehd.

命名年代

1901年

1908年

命名學者

松村任三

早田文藏

樹幹區分

樹幹基部較大

扁柏直立伸展、一柱擎天

樹皮特徵

樹皮較薄,俗稱「薄皮仔」

樹皮較厚,有辛辣味,俗稱「厚殼仔」

毬果特徵

橢圓體,葉較尖,倒摸起來有微刺感

球體,葉較鈍,摸起來較渾厚不尖,而且有明顯的兩道白色氣孔


關於紅檜生活史

紅檜的葉形

紅檜是台灣中海拔山區中的主要樹種,屬於裸子植物的柏科,扁柏屬,為台灣特有種,常見為單純的紅檜林,或與闊葉樹、扁柏或鐵杉的混成林,長期以來是台灣主要伐木的樹種之一。其毬果呈長橢圓狀卵形,長約10-12mm,果鱗呈盾形約有10-13枚,種子具有薄翅,呈淡褐色。種子落地發芽後,冒出的小芽會先有一段針狀葉的時期,之後則只生長出鱗片狀葉,葉片前端尖銳札手,其在莖上的排列方式為十字對生。到了冬天經過低溫霜雪的寒凍後,葉片會呈現紅褐色。

紅檜木的幹皮為灰紅色至紅褐色,皮孔不明顯,樹皮薄且平滑,經常呈長條片狀剝落,溝裂較淺,台語俗稱「薄皮仔」,剝落的樹皮在樹的周圍長期累積,就會堆積出鬆軟而厚的腐植層。其大枝幹平展密生,小枝幹多扁平,年老的紅檜木常會有很多分枝,頂端的枝條常會枯死,還有可能因蓮根菌腐蝕而造成中空樹幹,或是慘遭雷擊之危險。

紅檜木長壽,高大紅檜木的生長位置常因為有其他的樹木阻擋,上緣因而被侵蝕成緩坡面,下緣因為沒有阻擋,則流失成陡坡,因此紅檜木森林的植被地表常呈現階梯狀


關於扁柏生活史

扁柏的葉形

扁柏與紅檜並稱為檜木,是台灣過去伐木時期貴重且最受歡迎的木材,其濃郁的精油香氣曾經是「酚多精」的主要產品。因為扁柏木材香氣濃、樹幹筆直且不易空心,生長在山稜的頂部位置,過去所受到的砍伐比紅檜木更為嚴重。

扁柏常為純林,或者是與紅檜、鐵杉混生,較少與闊葉樹混生。台灣扁柏的分布高度通常略比紅檜木高,生長的地域比紅檜木潮濕,且其生長的植被土壤發育較好。台灣的棲蘭山區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扁柏林。

扁柏的樹皮為灰紅色至紅褐色,樹皮較厚長,呈條形剝落,溝裂較深,皮孔不明顯,因此台語又俗稱「厚殼仔」,與紅檜的俗稱(薄皮仔)相互呼應。扁柏的枝條為水平狀生長,枝條末梢疏生而略為下垂,枝條背面的樹葉間常有白粉;細小的鱗片狀葉在較圓的莖上呈十字對生,並且將其包裹在內,幼葉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銳,老齡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鈍;毬果為短橢圓至正球形,這些特徵相對紅檜來說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