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觀奇漫步雲端檜木原鄉登山鐵道春櫻之戀
夏涼勝地秋紅山野寒冬霜雪綠意盎然
原墾住民


阿里山十大魅力∼日出觀奇

日出觀奇

聞名遐邇的阿里山日出勝景絢爛奇特,立於祝山之巔,極目望去,玉山山脈有如龍背、拔地而起,破曉前的彩霞滿天,雲海環繞群山萬壑,日出景致從漆黑的山稜掙脫而出、躍然而起,瞬時金光乍現、光芒萬丈,好一幅絕美的日出奇景!

祝山日出隨四季變換而有不同的位置,春秋之際,太陽直射赤道,日出位於玉山北峰左側山稜,夏季太陽偏北,日出北移至左方山脈的郡大山,冬季太陽位置向南偏移,日出遂南移至右方山脈的玉山南峰山稜。如此週而復始,形成一幅奇特的日出奇景。觀日出最佳的景點為祝山觀日平台及祝山果園,前者集各項便利資訊於一身,具有人氣沸騰的觀光指標;後者有如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為識途老馬之最佳首選。

觀賞日出的時節四季皆宜,春夏水氣豐厚,山色清新如洗,群峰層巒疊翠,若遇朝日彩霞,光影絢爛無比;秋冬溫差分明,常伴雲海翻騰,玉山金粉雪坡,日照山影曉色,堪稱獨一無二。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漫步雲端

漫步雲端

阿里山雲海聞名遐邇,素有「台灣八景」之稱,但有經驗者都知道,此美景不一定天天都見得到!

每當秋冬之際,東北季風盛行時,冷鋒挾帶著豐沛的水氣南下,遇到山脈的阻隔而抬升,便凝結成豐厚的層積雲。這些雲層的高度約在海拔二千公尺上下,加上阿里山面臨嘉南平原,居高臨下的視野,俯瞰如棉絮狀的雲彩奔騰壯闊,便成為阿里山特有的奇景∼雲海。

10月起至翌年的二月是觀賞雲海的最佳時節,三四月的花季則較少出現,五六月的梅雨季伴隨著鋒面滯留台灣上空,阿里山陰雨綿綿,最不容易看到雲海。七至九月的暑假酷熱季節,阿里山的雲層變化明顯,上午的積雲逐漸發展,天際末端的雲海變化萬千;午後積雲上升,開始籠罩阿里山區,形成雷陣雨的天氣。傍晚時分,則又恢復轉晴的天候,夜晚則是滿天燦爛的星空。

觀賞雲海最佳的地點,若在遊樂區內,以祝山、慈雲寺、博物館及收費站大門視野較佳,特別是祝山果園,擁有獨特360度的超廣角視野,堪稱雲海中的極景。遊樂區外則是以公路76.5公里處的開闊地為首選,此地的觀賞視野足足近180度,約等於雙手向兩側伸直般的壯觀。若時間許可,塔塔加的新中橫公路沿線均是觀賞雲海的好景點,這裡的雲海位在祝山與塔塔加之間,較不容易出現,但其盛大的氣勢則遠勝阿里山!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檜木原鄉

檜木原鄉

以神木為首的檜木原始林為阿里山五奇之一,這些600至3000年不等的檜木,以30萬株的族群遍布整個阿里山區,英國的植物學家普來氏(William Robert Price)於1911年底時來台灣從事植物採集研究,當他來到阿里山親眼目睹這片神木原鄉,不禁大感震驚而說出:「樹的平均直徑超過三公尺,平均高度達50公尺。如果沒有親臨,很少人會相信它們的存在。我很幸運自己能看到這個奇觀…」。這就是阿里山原始的檜木林。

地處霧林帶的阿里山,終年濕潤、水氣豐沛,孕育著世界級的檜木林,日治時期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其實從整個生態體系或人類學術的觀點上來看,臺灣檜木林所佔的地位是超越臺灣其他森林的。今日的阿里山原始檜木林在日本人與國民政府無情的砍伐下已經消失殆盡(註一),如今所剩無幾的僅在巨木群棧道現身,其他則以殘留樹頭化身維妙維肖的造型,供過往遊客拍照留念。

目前阿里山的森林以柳杉及紅檜二代林為主,神木雖已成為歷史,但更多的活體神木則陸續被發現並加以保護。體驗阿里山檜木林的滄桑史,或許您會發覺萬物生命的演化與森林息息相關,近觀新神木群,人是很渺小的。森林是大地的寶藏,人類出於自然,又終將走回自然,別只是與它們擦身而過,放慢腳步,您的感受將會更多!

註一:一般的教材都告訴我們阿里山的森林是日本人所砍伐,實際的數據則是日本人砍伐55%,剩下45%是光復以後才砍的。若以台灣全島的檜木林來看,日本人砍伐的面積約10%,而國民政府佔90%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登山鐵道

登山鐵道

阿里山森林鐵路以全長71. 4公里,千分之62.5的上升坡度,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市一路爬升至海拔2216公尺的阿里山上,全程經過近50座隧道、橋樑70餘座,沿途可欣賞熱、暖、溫等不同森林帶之植物種類變化與美麗的山脈、溪谷。此外,獨立山的8字形迴旋登山、第一分道起的「z」形方式,共四段俗稱「阿里山火車碰壁」的曲折前進,均是阿里山世界遺產的獨家特色。

昔日為了集運木材、運輸生活物資而闢建的阿里山森林鐵路,路線廣及塔山眠月、自忠及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一帶,這些林場支線隨著伐木作業完畢先後拆除,如今森林鐵路本線及祝山、眠月等支線已蛻變成發展森林旅遊的觀光鐵路列車。

「不到阿里山,不知台灣之偉大;不搭森林鐵路,不知阿里山之傳奇」。森林鐵路這段國寶級的登山鐵道,實在值得每位探訪阿里山的遊客不可錯過的行程!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春櫻之戀

春櫻之戀

當二月的春神降臨,阿里山褪去蕭瑟的冬衣,粉紅的山櫻以它鮮豔亮麗的色彩,喚醒沈睡的大地;冠羽畫眉好似林間精靈,迅速傳遞春的喜訊。三月的阿里山花季,百花爭奇鬥豔,木蘭花率先登場,盛開的白色花朵豔而不妖,在藍天白雲下顯得特別耀眼。千島櫻亦不甘示弱,陸續在遊樂區內綻放嬌顏,其特多的花蕊,彷彿天上掉落的繁星點點。

三月中旬起,擁有花季天王巨星的吉野櫻以君臨天下的姿態登場,迅速擄獲賞花客的芳心;只見繽紛的雪白花海處處,如置身北國的「櫻之名所」。而另一花季要角∼森氏杜鵑,此時也迫不及待地與吉野櫻正面交鋒,粉紅帶白的花瓣綴滿整棵植株,有如巨大彩球般的氣勢,令人眼花撩亂。

櫻花季的四月則換上粉紅色系的重瓣櫻花接續登場,八重櫻、高砂櫻、東錦櫻、鬱金櫻、普賢象櫻等,間雜著單瓣白色的大島櫻,整體氣勢絲毫不遜於吉野櫻!此時台灣之光∼珍貴的國寶一葉蘭亦不惶多讓,以小而美的幽蘭之姿,在展示區內成為眾多遊客的注目焦點!

與花季的明星植物相比,海芋、茶花、郁李、紫藤、雛菊、垂絲海棠、蒲公英、多花紫藤……等小品類的植物也非常討喜。春遊阿里山,與百花邂逅,體驗浪漫的花季邀約,一年好景君須記,阿里山之美才正要開始呢!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夏涼勝地

夏涼勝地

阿里山為台灣聞名的避暑聖地,除了颱風季及惡劣天候外,遠道而來上山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山中天然的超強冷氣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開放,身處在水氣豐沛的霧林帶中,享受空氣中特有的芬多精,那種沁涼的快感堪稱一絕!

根據阿里山氣象站近三十年來的氣象觀測資料顯示,阿里山地區的年平均溫為10.8℃,夏天的最高溫是在七月,平均為18.8℃,與熱到最高點的平地相比,足足相差了十多度,符合了高度每上升100公尺,溫度即下降0.6度的理論。

夏季的阿里山不只涼快到底,雨量也多得驚人!五、六月的梅雨季、七、八月的颱風季,幾乎佔了年降雨量的70%,相對濕度也高達90%;1996年的賀伯颱風,阿里山創下單日降雨量1094.5公釐的紀錄,稱阿里山為「雨山」實不為過。

由於阿里山位處海拔二千多公尺的高山上,空氣清新舒爽,處處藍天白雲,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危險級」的紫外線入侵問題。除了做好各項的防護措施外,當足下陰影縮短時,盡量遠離陽光;陰影變長時,就可以盡情地徜徉戶外了!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秋紅山野

秋紅山野

時序來到中秋,阿里山開始進入秋高氣爽的季節,氣候轉涼且漸趨乾燥,日夜溫差加大,落葉植物開始褪去綠色彩衣,換上火紅的秋裝,楓紅層層,將整個阿里山區點綴的多采多姿,每年10月下旬起至12月,正是賞楓的最佳時節。

阿里山區的紅葉植物以台灣紅榨槭、掌葉槭、青楓…等槭樹科的為主,「楓紅層層」景觀就是指槭樹。台灣紅榨槭主要分布在阿里山沼平公園一帶,另外塔山也有為數不少的族群,不過因眠月線鐵道毀損,所以只能遠觀塔山的點點紅葉山頭。面積最大最廣的原生種台灣紅榨槭則是在新中橫公路上。至於阿里山賓館、工作站及慈雲寺則有少量的青楓與掌葉槭等。

我國的歷代詩詞名句中,亦有不少以楓樹為題材的佳作,如唐代杜牧的「楓林」:「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看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宋朝趙成德亦以「楓林」為題:「黃紅紫綠岩巒上,遠近高低松竹間;山色未應秋後老,靈楓方為駐童顏。」;明代朱靜菴在「楓」所描述:「江空木落雁聲悲,霜入丹楓百草萎;蝴蝶不知身是夢,又隨春色上寒枝。」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秋紅山野的淒艷之意與詩人的閒情逸致。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寒冬霜雪

寒冬霜雪

冬遊阿里山是另一種刻骨銘心的破冰之旅。當第一道寒流南下時,阿里山的北國風景已逐漸從秋紅山野轉換成為寒冬霜雪的景致。自然之美除了日出、雲海外,霜雪景觀亦是值得期待。

阿里山的最低溫通常是在一月,平均溫度可以降到1.8℃,甚至零度以下的低溫亦是時有所聞。以前的阿里山每年下雪的機率很高,但隨氣候的逐漸暖化,欲睹阿里山的雪景似乎不太容易。1992及1997年阿里山、塔塔加一帶均飄下瑞雪,祝山的積雪甚至超過10公分,為已拆除消失的觀日樓添增難得一見的奇景。而2005年的三月雪奇景,則是櫻花季前的意外驚喜,因北方寒流與西南氣流的雙重效應,讓阿里山的春天帶來百年罕見的飄雪景致。

如今阿里山的雪景不見得年年有,但是地霜景觀則是顯而易見。根據近三十年的氣候平均值來看,阿里山一年大概降了一百天以上的霜;因此山區的植物、生物,必須要有一種抗寒、抗霜的機制。清晨大地鋪上一層地霜,置身低溫的雪白景觀,直叫人心凍不已。姊妹潭的池水甚至還有結成薄冰的現象,令過往遊客嘖嘖稱奇!

阿里山霜凍令人印象深刻,玉山則是金粉雪坡,群峰雪景大飽遊客眼福!欣賞玉山雪景以塔塔加遊客中心的視野最佳,新中橫公路沿途亦可;在祝山觀日出時,遠眺玉山山脈的雪景,則是冬季觀日出的額外收穫!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綠意盎然

綠意盎然

阿里山區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市,一路攀升到2600公尺左右,氣候隨高度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阿里山五奇之森林以氣候帶區分為熱、暖、溫三帶,孕育豐富的垂直林相分布。海拔800公尺以下稱為熱帶林,以相思樹、榕樹、檳榔、竹林及龍眼為主。海拔800∼1800公尺則為暖帶林,以柯、烏心石及楠木類為主。海拔1800∼3000公尺以上為溫帶林,主要分布紅檜、台灣扁柏、鐵杉、台灣杉及華山松等合稱的阿里山五木。日治時期的「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以森林鐵路將阿里山的區域擴展到玉山林區,因此3000公尺以上生長雲杉、冷杉及圓柏等稱為寒帶林。

搭乘阿里山森林鐵路一路上行至沼平,伴隨熱、暖、溫三種不同氣候帶衍生的豐富多樣性植物生態,堪稱是最富教育意義的自然之旅。

阿里山的四季分明,春天百花盛開,夏季青山綠野、景色宜人,最適宜森林浴;一朵小花、一株小草,都是大地的精心傑作。時序進入秋冬,部份落葉植物開始進入休眠,此時依然有花草不畏風寒,盡情地綻放。

森林是大地之母,阿里山雖已不復當年的檜木原鄉,但多樣的生態環境仍造就無數可貴的生命!漫步林間何妨多駐足停留些,或許您就會體驗到森林的驚奇!

Top


阿里山十大魅力∼原墾住民

原墾住民

阿里山聞名中外,始源自於日本人的開發。日治時期,阿里山先後被經營成為三大林場與規劃成立「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如今日本人留下登山鐵道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諸多設施,並造就當時的嘉義成為木材王國。阿里山位於溫帶氣候區,造就一個與日本內地相似、又適合日人居住的環境,便成為經營的主要目標,這也是大量引進日本內地櫻花使阿里山成為台灣的「櫻之名所」的主因。阿里山不只是台灣人民鍾愛的旅遊勝地,亦是日本人來台必遊之地。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高山青民謠為鄧禹平先生所作詞,不過其始終未能親臨阿里山一睹山中美景。1983年在友人陪伴下,登阿里山得償宿願。1985年病逝,得年61歲,同年並由友人代為發表「新高山青」之詞:「阿里山青日色新,紅泥小屋臥白雲。莫嘆年華似澗水,吉他幽幽無限情。」

阿里山的姑娘與少年指的就是鄒族原住民,今日的阿里山鄒族主要分佈在阿里山鄉的達邦、樂野、來吉、里佳、山美、新美、茶山等七個部落。這些聚落多位在平坦的河階地上,高度從400多公尺到1000多公尺不等。在阿里山山脈的自然環境中,可以看出鄒族人如何透過生活器具的使用發展出其特有的生活智慧。此外,在宗教祭儀的方式,亦可深刻描繪出鄒族人對自然萬物神靈的信仰與部落家族間的整合。鄒族部落已是阿里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op